网站首页 >> 科研平台 >> 正文

辽宁大学“一带一路”发展研究院

作者: 时间:2025-08-06 点击数:

辽宁大学“一带一路”发展研究院

一、研究机构简介

辽宁大学“一带一路”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以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主要依托,研究院立足于打造成关于辽宁“一带一路”研究最顶尖、最权威、最高端的思想智库,为辽宁省提供有益的、精准的战略建议与参考;为辽宁“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推进,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成为辽宁研究“一带一路”的高地。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为:

(1)中蒙俄经济走廊研究。依托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辽宁大学中蒙俄经济走廊研究中心,紧紧围绕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对接与拓展、规划与行动、国情与政策、合作与交流以及贸易便利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提供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开展相关的、重要的、探索性强的前沿基础研究。

(2)中日韩自贸区研究。关于中韩自贸区方向的研究成果已有多项被省委批示并采纳,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关于中日韩自贸区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贸易便利化等重点领域的基础研究,更好的为服务地方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3)朝鲜半岛开放研究。依托区位优势,聚焦朝鲜半岛问题,从国家周边安全与合作的重大战略需求出发,发挥区位、学科及研究的优势特色,突出朝鲜半岛综合性和战略性的研究,培养国际化高端人才,开展话语权建设,占据国际学术高地,为国家外交与周边环境提供信息咨询和理论支持,助力于国家朝鲜半岛问题的外交战略。

(4)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深入研究自贸试验区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需求与关键问题,为国家、省、市政府部门等提供决策咨询和政策建议;培养培训自贸试验区建设与发展所需的各层次人才;围绕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现实基础和未来挑战开展创新研究,推动高水平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等

(5)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研究。聚焦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经济转型,对经济转型问题进行了多视角、多路径的研究;构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开放的经济体系,研究有利于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此外,进一步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而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为学术探讨提供新的思路。

(6)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开展东北亚按区域合作研究,通过对中国与东北亚国家通道建设、贸易合作、旅游合作和文化合作的研究,深入分析东北亚各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条件,从而助推东北亚各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7)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研究。将辽宁经济发展建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发展之中,通过对辽宁省经济发展基础、方向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等进行研究,深入分析辽宁经济发展建设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条件,通过辽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实现辽宁经济发展。

二、研究机构成员简介

崔日明,辽宁大学“一带一路”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价值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东北亚开放合作等。在《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经济学动态》《中国人口科学》《国际贸易问题》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50余项。研究成果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等重要批示。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奖励。


刘文革,教授,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现任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院长。长期致力于国际贸易、世界经济、政治经济学、地缘政治经济学领域研究,尤其对地缘政治经济学、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经济;新兴经济体及金砖国家经济发展与经贸合作、国际区域经济关系等方面长期进行理论跟踪和研究。已出版专著4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动态》等重要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4项国家社科和自然基金一般课题;3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获5项省部级科研奖励。2012年入选浙江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8年入选北京市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8年担任教育部经济与贸易类高等学校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018-2022);2020年入选辽宁兴辽人才“攀登学者”特聘教授。兼任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万寿论坛金砖国家智库专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特聘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613E

刘志中,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丹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任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副院长,辽宁省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沈阳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辽宁大学国际经济合作中心主任。入选辽宁省“百千万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者,辽宁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国际贸易问题》《经济学家》《东北亚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荣获包括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在内的省级奖励10余项。

5C304

李丹,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副院长。先后入选“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辽宁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等,兼任教育部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服务经济与贸易”论坛副秘书长,辽宁省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在《中国人口科学》、《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国际贸易问题》、《世界经济研究》、《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多部,教材入选辽宁省优秀本科教材;主讲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奖励。独立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发改委委托课题、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等。撰写咨政建议多篇,得到国家领导人、省委书记、省长、副省长、沈阳市长等省市主要领导的批示。

551F2

陈本昌,教授,经济学博士,美国丹佛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数字经济、区域与国别研究等。主要讲授课程:经济学原理、国际经济学(英)、微观经济学(英)、国际贸易函电、国际商务、博弈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前沿等。在CSSCI、SSCI 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参与全国马工程重大项目。获得辽宁省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经贸类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经贸类课程思政设计大赛一等奖;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等奖项。

7AD4

殷红,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中国俄欧亚学会、中东欧分会、辽宁省世界经济学会理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委。主要研究方向为体制转型、世界经济、俄罗斯经济与中俄经济合作。目前承担的课程有:《俄罗斯政治经济与外交》(本科生)、《国别经济专题》(硕士生、博士生);曾讲授过《俄罗斯思想》、《新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世界经济专题》等课程。在《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国际经济评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东北亚论坛》、《欧亚经济》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及省级课题20余项。

98A6

包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在《国际经济合作》等国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和参与多项省、国家级课题研究。曾荣获辽宁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等多项奖励。主要教授课程为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合作理论与实务等。

32002

战岐林,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国际贸易问题》和《国际经贸探索》等国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两项国家级项目、一项教育部项目、一项省级项目。荣获2020-2021年,获得山东工商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3-2014年,获得温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主要教授课程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合作。

33B07

三、近三年科研成果

(1)论文

序号

成果名称

期刊或机构

级别

时间

1

数字技术投入与制造业本地市场效应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2024

2

数字贸易规则深化带来环境红利了吗?—基于贸易隐含碳视角的考察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2024

3

RTAs环境规则深化是否制约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来自企业跨国并购的证据

世界经济研究

CSSCI

2025

4

“Trade with innovation benefits: A re-appraisal using   micro data from China”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SSCI

2023

5

进口中间品技术嵌入与企业创新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2022

6

知识产权保护条款深度与制造业跨国生产分工深化

世界经济研究

CSSCI

2023

7

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要素流动与国内价值链循环

经济经纬

CSSCI

2024

8

全国统一大市场、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就业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2025

9

区域贸易协定的数字贸易规则对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影响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2024

10

数字经济提升城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能力了吗——基于地级市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国际商务

CSSCI

2024

11

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城市就业结构的影响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2023

12

“一带一路”倡议、全国统一大市场与碳减排研究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2025

13

自贸区设立、经济集聚与城市创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2022

14

自贸区制度创新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产业集聚视角

国际商务

CSSCI

2024

15

数“政”强贸:数字化政府建设与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2024

16

信息化冲击、数字化政府与出口结构升级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2024

17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来自上市公司的微观证据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2022

18

局部地区危机、能源全球价值链与金融市场不对称表现——来自36国股票市场的证据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2023

19

数字服务贸易开放能否有效推动碳减排?

商业研究

CSSCI

2024

20

数字知识产权规则深化与中国数字产品出口质量升级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2024

21

自由贸易协定深度与中国多产品企业出口行为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2

22

数字贸易规则与服务出口二元边际:基于RTA文本的量化研究

世界经济研究

CSSCI

2022

23

自由贸易协定深度与中国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升级

国际商务

CSSCI

2022

24

自贸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与对策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普刊

2025

25

数字经济推动共同富裕机理与路径分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普刊

2023

26

印度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基于贸易引力模型与全球价值链的分析

区域国别学刊

普刊

2023

27

数据规制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2025

28

国内外产业链耦合协调对国家创新效能的影响研究

经济学家

CSSCI

2024

29

工业品进口对我国技术创新的效应:影响机制和实证分析

制度经济学研究

CSSCI来源集刊

2023

30

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政策:效果评价及宏观效应研究

管理世界

CSSCI

2023

 

(2)科研课题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立项时间

1

建设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高地与推进新时代东北振兴

国家社科基金

2020

2

东北亚重要商贸对象国经济、产业结构及市场需求调查分析

国家社科基金

2024

3

全球价值链数字化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与推进策略

国家社科基金

2021

4

新发展格局下要素高水平双向流动促进全球价值链高端嵌入研究

教育部

2022

5

“十四五”时期辽宁打造向北开放窗口的新切入点问题研究

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

2022

6

关于我省加快发展低空经济的对策研究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

2024

7

RCEP背景下辽宁打造东北亚对外开放新前沿的策略研究

辽宁省社科基金

2024

 

(3)科研奖项

序号

成果名称

奖项名称

获奖时间

1

日美贸易摩擦下日本产业升级的实现及启示

第九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成果奖二等奖

2023

2

推动中日韩FTA谈判的新思路

第九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成果奖三等奖

2023

3

贸易便利化、出口国内增加值与企业出口行为选择

辽宁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22

 

四、联系方式

陈永胜,13124601844

 

 


版权所有©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